• Home
  • 木白科技CEO浅谈“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”这门生意
summer 17 4 月, 2020 0 Comments

这篇文章我想简单梳理下目前“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”这门生意。

01 |  这是个真正存在的生意吗?
不像开一个蛋糕店,吃蛋糕已经存在了数个世纪,制造数字化是个从无到有的事情,得考虑这个“有”是不是真的存在。“中国制造”的主体是中小型制造企业,如果按照年产值2000万~4个亿计算,约有30多万家。

当下这些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,变化其一是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,流动性也越来越大,招工也很困难。我们在江浙一带和工厂老板交流得知,现在一个工厂的招工成本达到了几千元。变化其二是外部环境不稳定,不一定是不好,但是不稳定因素在增加,不再是全球化主旋律下那种无脑加产的环境了,比如贸易战,比如新冠肺炎,这些不稳定带来了企业主内心的不安全感。变化其三是,下游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。中小型企业往往给下游终端产品厂家做配套,现在终端产品的比拼也已逐渐“市场化”,变成了品质和服务的较量,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比以前有所下降。消费者更看重品质,生产端自然也就更看重品质。

工人变贵了,外部环境更不稳定了,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了,这些因素使得迫使企业主们,走出了粗放式管理就能赚钱的时代,需要开始对生产做精细化的管控。精细化管控就需要工具,制造数字化的系统就是管理层面最重要的工具,所以,从需求端来讲,这个“有”是真实存在的。

另外,从技术实现端来说,满足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也在逐渐成熟。主要体现在:生产设备本身的数字化在加强,配备可对接的数据接口已成为新型号设备的标配;一些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种类变得更加丰富,性能变得更加强大,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便宜;数据的通讯、存储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;数据采集、通讯、存储、处理这一系列围绕数据的技术也在变得更加成熟。

这些技术的进步,使得实现制造数字化的投入成本大大降低,门槛也就大大降低。从需求和技术实现两个方面去看,这个“有”应该是真实的。

02 |  这是一个好生意吗?

我对好生意的判断是,有足够大且有纵深的市场需求,有足够高毛利的单点财务模型,产品有足够的标准化程度供快速规模化。

市场需求

中国是制造大国,前面说了,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企业40万家左右,中小型30余万家。我们木白曾经做过调研,已经实现制造产线数字化的不足10%,前景可以说还是很广阔的。从制造这个大行业纵深来说,制造业是国民根基,中国也在往制造强国的路上努力,中国制造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,甚至往大了说,对于人类福祉发展都是很重要的。从制造数字化这件事来说,数字化对于制造的意义可以从信息化工具属性,发展到智能化工具属性,从企业级数据属性,发展到行业级数据属性,这个纵深也足够深了。

单点财务模型

第二点看单点财务模型。我们取一个营收5000万元的中位数,1年拿出收入0.5%的预算做数字化,门槛不会太高,也有25万。注意这是年付费,如果能够把这个钱以某种标准产品和服务解决,那其实还算是可观的。但如果这个服务比较非标,或者这个服务不是一个持续的事情,就又变得不性感了。所以,这个单点财务的模型,重在标准化和可持续。从形式上看,SaaS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产品形态。

标准化规模化

第三点,单点财务模型好了,要能够可规模化,也就是产品和服务在行业横向上是可标准化复制的。但是,制造业有好几十个大类,大类下面还有很多小类,要在横向上可复制,实在又是一个挑战。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,泛行业的标准化做不到,垂直行业的标准化是可以尝试的。加上瞄准中小型这个群体,他们的生产流程是有被系统规范的可能性的。

从这三点看,“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”能成为好生意的一个解是:能做成垂直行业的SaaS产品。

03 |  何为“垂直行业的SaaS产品”?

首先是“SaaS产品”。这还是依赖产品的研发人员,基于制造的特性,将制造的数据基础和协作流程进行抽象的建模,并且使它们的耦合度尽可能小。耦合度小,才能实现模块化,以应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。

其二是“垂直行业”,既然是面向制造管理的产品,那么就应该从制造工艺去区分,依照不同的制造工艺,区分为不同的细分行业。然后将产品在不同的细分行业里推出适应行业的版本,这是我认为的一种可行的思路。

04 |  当前这个生意里面竞争情况怎么样,

        玩家都有谁?

首先,“制造数字化”玩家众多,思路不一,有大有小。有老牌国外自动化及信息化大厂,有国内自动化集成类公司,有ERP厂商向下渗透的,有专门的做数据采集的企业,还有轻量SaaS创新公司,不一而足。这个范围还是太大,市场也太广,不好分析。

聚焦一点,做标准“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”产品及服务的公司,我认为真正在市场上在认真做这件事的,不超过10家。这个市场也刚刚兴起不到四五年,各家仍然处于跑马圈地抢市场阶段,还没有谁走的特别靠前。但是,这个时候才看到机会想入局的,我觉得可能有点晚了,很难走到第一梯队去。而现在的第一梯队,因为是按标准化思路在做,将来市场集中度也会提高,这个圈子会进一步收缩,可能最终剩下3~5家领先的品牌比较合理。

05 |  这些第一梯队的企业,

       谁能中原逐鹿,疾足先登呢

实际上,因为行业还比较新,目前第一梯队的企业,也还没有达到很好过的状态,大家在产品研发,市场开拓和服务落地上都还在探索前进。我认为的破局点在以下三个方面。

其一,产品的易用。信息系统这件事中国人做了很久了,但是到目前2B的市场上还是鲜有可以称得上好用易用的。以标准化姿态去做2B产品,体验很重要。

其二,商业模式的轻量。越轻,就代表跑的越快。

其三,落地服务的品质。制造数字化,是一个软件产品和管理变革结合起来的事情,两者结合就变成了一个粘性非常强的事情,一旦运转起来,绝少有更换的可能。这样,落地服务好的产品就能够一个点一个点的沉淀下来,积沙成塔,成为一片根据地。

以上五个问题,一句话总结

如果能够解决标准化的问题,以一种套件化SaaS产品的形态,去做“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”这件事情,研发出轻量、易用的产品和模式,那么它会是一个很好的生意。

Leave Comment